头伏来了!咱河北人别忘了吃饺子!
今天(7月11日)
我国正式入伏
这意味着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到了
(相关资料图)
今年三伏有多长?
三伏天河北有什么传统习俗?
三伏天五大养生误区你了解多少?
如何科学防暑“不踩雷”?
接下来
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
今年“三伏”将持续40天
7月11日至7月20日为头伏
7月21日至8月9日为中伏
8月10日至8月19日为末伏
三伏天有30天“普通版”和40天“加长版”。今年是“加长版”三伏天,7月11日入伏,8月19日出伏,这是自2015年以来连续第9年三伏长达40天。
三伏的日期是我国古人按照干支纪日法推算的,俗语说:“夏至三庚便数伏。”意思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的第一天。今年的夏至是公历6月21日,从夏至日算起,第一个庚日(庚戌日)便是6月21日;第二个庚日(庚申日)是7月1日;第三个庚日(庚午日)是7月11日,于是7月11日就成了今年初伏的起始日。
初伏持续的时间固定为10天,所以今年的初伏就是从7月11日至7月20日;末伏,是立秋之后第一个庚日。今年立秋是8月8日,往后找到的第一个庚日(庚子日)是8月10日,这一天就是末伏的第一天。末伏持续的时间也固定为10天,所以今年的末伏就是从8月10日至8月19日。
初伏和末伏之间的时间都是中伏,根据庚日来得早晚不同,留给中伏的时间一定是10天或20天,因此整个三伏的时长一定是30天或40天。今年的中伏从7月21日至8月9日,为期20天,今年的三伏也就是“加长版”的40天。
老话说的好
“头伏饺子二伏面”
为啥咱河北的传统习俗
讲究头伏吃饺子?
↓↓↓
头伏饺子有讲究,饺子形似元宝,“伏”与“福”同音,因此头伏饺子有“元宝藏福”的说法。除了美好的寓意,头伏吃饺子其实还有着古老的健康饮食智慧。在炎热的夏天,人们容易胃口不好,吃不下东西,而饺子正是传统习俗中开胃解馋的。伏天人们容易出很多汗,而饺子最大的优点就是既是主食,又兼副食,既有荤菜,又有素菜,所以更能补充营养。
这些包饺子的讲究
你知道么
↓↓↓
饺子馅顺着一个方向搅
包饺子其实很讲究,你知道为什么老人总是说“和饺子馅”要顺着一个方向搅吗?
搅拌时始终顺着一个方向搅拌,这样有利于葱姜水浸入馅料,使馅料松软。
肉馅调好后有些松软,可放入冰箱稍冻一下,包饺子时会较为容易。
加鸡蛋的饺子皮更筋道
每500克面粉加拌一个鸡蛋,饺子皮不粘连。
冷水面团口感好
面和水比例为2:1,也就是500克面粉用250克水,
如果想要面软一点儿,就稍微多加一点儿水。
和好的面要醒足醒透,最好中间揉几次,揉完了再醒。
自剁肉馅简便方法
将准备做馅的肉放入冰箱内冷冻,待肉完全冻实后取出,
然后用擦菜板擦肉,很容易就能把肉擦成细条(用擦丝器将冻肉擦成丝),
这时只需再用刀轻轻地剁几下,只要5分钟就可以完成,且做出来的肉馅细腻均匀。
煮饺子要加盐
煮水饺时,在水里放一颗大葱或在水开后加点盐,再放饺子,饺子味道鲜美不粘连。
肉馅里要不要打水
通常做包子、饺子的肉馅都要打进一些水,以便使肉馅软滑口感好,即用清汤或花椒泡的水,向着一个方向搅,搅到“上劲”馅料成团不散。但韭菜馅的就不要打水了,水分很多,又没有挤水的可能,所以肉馅中就不用打水了。
饺子馅不同
寓意不同
↓↓↓
白菜馅:百财之意
香菇馅:鼓财之意
芹菜馅:勤财之意
韭菜馅:久财之意
猪肉馅:住财之意
鱼肉馅:余财之意
羊肉馅:洋财之意
牛肉馅:牛财之意
……
三伏养生小贴士
三伏天科学养生
避开这五大误区
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,防暑降温成为重中之重,网络上各种养生方法层出不穷,但并非适合所有人,避开以下五大误区,助你科学养生。
误区一 三伏贴包治百病
三伏贴是中医“冬病夏治”中很重要的外治疗法之一,主要适用于治疗肺部、骨关节等方面疾病,以及适用于免疫力低下、易患感冒、虚寒型体质等人群。孕妇、心脏病和高血压患者、湿热体质和皮肤严重过敏的人群都不适合用三伏贴治疗。另外,贴三伏贴需到正规医院,在医生的指导下,根据个人体质和病症进行用药。
误区二 绿豆汤喝越多越解暑
绿豆是寒性食物,具有清热利湿、凉血解毒的功效,酷热天气下,冰凉的绿豆汤成为不少人喜爱的消暑佳品。但大量饮用绿豆汤容易伤脾胃,尤其是阳虚体质、湿气较重、四肢冰凉、易腹胀腹泻人群都不宜多喝。
误区三 防暑不怕凉
三伏天里,很多人都只关注如何防暑,喝冷饮、吃冰镇西瓜、洗冷水澡......炎炎夏日里这些消暑方式好惬意,但过度贪凉容易损害机体功能。例如,外出大汗归来,毛孔正处于张开散热的状态,在空调冷气或凉水的冲击下,毛孔会迅速闭合,导致体内热量无法散发,甚至可能会引发心脑血管突然收缩,导致供血不足。而大量饮用冷饮,也会加重肠胃负担,引发身体不适。
误区四 伏天就要“以热制热”
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,有些人喜欢“以热制热”,通过促进身体排汗来达到消暑目的。体质虚弱畏寒、腰背和手脚易发凉、免疫力较低的这类人群,适合在三伏天用热水泡脚、喝姜枣茶、喝羊汤、晒后背、贴三伏贴等“热养法”让身体热起来。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“以热制热”,内热体质人群如果采用“热养法”可能会导致上火,易出汗人群则可能因出汗过多引起心慌等不适症状。
误区五 最热时锻炼可提高耐热力
“冬练三九,夏练三伏。”很多热爱健身人群即使烈日炎炎也依然坚持锻炼,以提高身体耐热力,但大汗淋漓会损耗体力和津液,尤其是中老年人群更要避免在户外过度运动,以防出汗过多导致血液粘稠而引发的心梗、脑梗等疾病。即使年轻人也需避开最热时段户外锻炼,以免中暑。
温馨提示,未来一段时间,我们都将处于“热热热”的感觉中,希望大家都掌握科学的养生知识,健康过三伏。
标签:
- 头伏来了!咱河北人别忘了吃饺子!
-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8名学生参与今年暑期首部动画电影项目制作
- 渤海轮渡:7月10日融资买入94.4万元,融资融券余额1.8亿元
- 65只创业板股公布2023年上半年业绩预告 44股预增
- 嘉楠科技美股涨8.87%
- 中国医药:7月10日融资买入422.76万元,融资融券余额5.18亿元
- 要求中国换“国歌”?日本提无理要求,不等中国出手,俄率先敲打
- 苏州大学建筑学院三年级设计课程作业展:大跨度建筑设计
- 减速器的主要功能是什么?_减速器的用途是什么有哪些形式
- 2023年俄罗斯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需求增长15%
- 穆迪:美国就业市场正在降温
- running man为什么没更新2022
- 科技助力低碳发展 格力制冷机“锁住新鲜”
- 两部门:支持房地产市场政策期限延长至2024年12月31日
- 定增解忧,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市公司注入新动能
- 上海申花“做客”济南战泰山 吴金贵:山东大地永远是我感恩的地方
- 乘联会:6月特斯拉中国批发销量93680辆
- 乌海公安全力以“护”,点亮夏夜“平安灯”
- 市场日报 | 大消费扬眉吐气,“免税茅”盘中涨停;电力股依旧火热,新能源强势反弹,机器人概念降温
- 今日全国碳市场收盘价59.00元/吨,较前一日上涨1.43%
- 广州省站到白云国际会议中心酒店 广州省站
- 外交部:日方不顾反对、强行推进排海,不负责任也不得人心
- 蔡英文视察刑事局打诈成效 宣传防诈六不
- 水利部针对山东、四川省启动水旱灾害防御Ⅳ级应急响应
- 美国今年已发生367起大规模枪击事件 美媒:全年总数或破纪录
- 精选建议书作文400字集合
- 冈司数字雕刻技术-舒心悦健康镜片 数码产品随心用
- 福安药业:子公司收到硫辛酸注射液的药品注册证书
- 【组图】冲刺就业季!全国各地开启多项就业行动服务高校毕业生
- 2023健康中国发展大会在长沙举行